- 2025年09月15日
- 星期一

关于“俄军无人机入境”这起突发事件,波兰方面做出了激烈的反应,摆出了要和俄罗斯“正面对抗”的势头。俄方这边则一边表示愿意沟通,澄清误会,一边和白俄罗斯如期举行联合军演,证明自己并非“孤立无援”。波兰这边也毫不示弱,在封锁了与白俄罗斯边境口岸后,还宣布将派遣4万名军人驻守。

关于“俄军无人机入境”这起突发事件,波兰方面做出了激烈的反应,摆出了要和俄罗斯“正面对抗”的势头。俄方这边则一边表示愿意沟通,澄清误会,一边和白俄罗斯如期举行联合军演,证明自己并非“孤立无援”。波兰这边也毫不示弱,在封锁了与白俄罗斯边境口岸后,还宣布将派遣4万名军人驻守。

根据美国宪法,宣战权原本属于国会,总统只是军队的统帅。但在实际操作中,历任总统都逐渐学会了如何绕过国会、自主发动军事行动。比如,约翰逊借“东京湾事件”直接出兵越南;小布什在2003年获得的伊拉克战争授权,更成为后来多位总统动武的“万能借口”。奥巴马打击“伊斯兰国”、特朗普下令击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拜登发起对叙利亚的空袭,都引用了这份二十年前的授权文件。就这样,国会的宣战权被逐渐架空,总统却越来越能“自由”地发动战争。

近期,吉尔吉斯测试了前卫-12便携式防空导弹,成功击落一架中方制造的II-70型靶机。这种靶机最高时速可达280公里,模拟低空突防目标,而前卫-12采用红外成像+紫外双波段制导,对低空小型目标的锁定能力极强。

然而,深入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察觉到,这项铁路建设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表面上,印度政府把这项工程包装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实际上,军事投送能力的提升才是其重中之重。过去十年,印度在边境地区已经花费了不少资金修建公路、重启老旧机场,而现在的铁路建设无疑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做好准备。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后勤和资源的比拼。在中印边境频繁摩擦的背景下,印度显然意识到自己的后勤短板,在这方面的缺失可能导致战略劣势。通过修建铁路,印度希望能够缩短军队的调动时间,以在与中国的边境博弈中占据更多主动权。

美军此次增兵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所谓的“打击贩毒集团”更像是一种“华丽的掩饰”。毕竟,过去的历史教训已经告诉我们,许多军事行动并非出于正义,而是为了获取某种资源或利益。我们能否在这次行动中,看见类似于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情景?在这些战争中,正义的口号背后,则是对油田的贪婪追逐。这一次,美国是否也在为其能源利益而炮火连天?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