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者都知道,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基本上不喜欢债券投资。而且,巴菲特也并不掩饰自己对债券这种资产的嫌弃。
在许多流行的投资理论里,“保持资产配置平衡”、“进行股票债券平衡配置”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巴菲特却从来都不这样认为。
在2011年的一次和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访谈中,巴菲特这样表达了他对债券的看法:
“我不喜欢短期债券,我也不喜欢长期债券。你如果要我再说的详细一点,我对中期债券也一样不喜欢。我就是觉得按这样低的利率,把钱丢到一个固定回报率的投资里,是个绝对糟糕的决定(a terrible mistake)。”
那么,为什么巴菲特不喜欢债券呢?原因很简单,债券的长期回报率,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太低了。
要知道,在巴菲特的一生中,他的投资回报率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0%左右。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债券的投资回报率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如果我们参考无风险或者低风险的长期债券,那么在绝大多数时候,长期债券的利率都低于5%。对于短期债券来说,情况更糟糕,收益率比长期债券还要低不少。
而以上这个5%的数字,还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比较高的债券收益率。在低利率时代,长期债券的回报率甚至会达到2%、甚至更低。
当然,有一些有风险的、甚至是高风险的债券乃至垃圾债券,收益率会高上一些。但是,这种更高的收益率,是以违约风险为代价的。也就是说,如果算上债券违约的风险折让,收益率也不高。
结合以上的逻辑,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巴菲特不喜欢债券了。对于一个长期回报率达到20%的人来说,真的很难让他喜欢债券。
在绝大多数时候,巴菲特投资债券的每一分钱,都在拉低他的投资回报率。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有些投资者会问:“你讲巴菲特不喜欢债券,但是他在2024年到2025年买了不少短期美国债券,又是怎么回事?”
原因很简单:巴菲特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喜欢债券,是因为债券给他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但是在2024年和2025年,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在这个时候,巴菲特的钱已经太多了,多到他的平均回报率开始下降。
根据2024年的年报,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家集团公司的纳税,就相当于全美国企业纳税的5%。如此巨大的体量,真的很难做出超额投资收益。
其实,我们如果观察巴菲特的回报率,会发现他虽然整个职业生涯的CAGR大约是20%,但是并不是平均的20%。
在职业生涯早期,资金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投资主体之前),他的投资回报率一度超过30%。在晚期,则接近1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规模太大了,以至于巴菲特没法找到足够多优秀的投资。
其次,在2024年到2025年,美国股票的估值已经很贵:这是一个牛市的巅峰。
最后,在2024年到2025年,美国短期国债的收益率,由于之前持续的高通胀和美联储保持的高利率,已经变得比较高。
在这三个原因共同作用下,债券突然成为了巴菲特掌管的巨型资产组合的优秀选择。由此,灵活的巴菲特就买了一些债券,这并不奇怪。
不过,对于参考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投资者而言,我们需要学到巴菲特投资的神、而不是形。
也就是说,巨大的规模导致的低回报率、股票牛市、高债券收益率,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巴菲特在2024年到2025年买了一些债券。
但是,这并不代表债券就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在以上三项理由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习巴菲特不喜欢债券的底层逻辑,而不是偶尔买了一些债券的行为。
那么,由于不配置债券带来的短期投资组合波动率上升,又该怎么办呢?
在许多流行理论中,“股债平衡”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短期波动率,让投资组合看起来更加“安全”。
但是,这种所谓的“安全”,只是更小的市值波动,而不是真正的资产安全: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同时,这种为了减小市值波动而购买债券的行为,是以降低长期回报率为代价的:债券的长期回报率委实不怎么样。所以,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为了保持市值的低波动率而配置一部分债券,实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举动。
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凌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