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外商独资公募遭遇高层变动,掌舵仅15个月后,董事长奔赴下一站。
安联基金日前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董事长吴家耀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而其下一站已锁定瑞银资管亚太区主管职位。
公开信息显示,安联基金是一家十分年轻的外商独资公募,成立于2023年8月。2024年4月公司正式开业时,吴家耀成为首任董事长。
总经理暂代董事长
安联基金是继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宏利基金(原泰达宏利)、摩根基金(原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之后中国又一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由安联投资(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全资控股。其背后公司德国安联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亦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
吴家耀的离职正值安联基金业务起步的关键阶段。2024年9月,公司成立首只公募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成立,今年3月又成立了首只债基,安联安裕债券A/C,但两只基金规模均未起势。
针对有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7月30日向安联基金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吴家耀的下一站早在今年6月就已明朗。瑞银集团曾宣布,吴家耀将于10月1日出任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区主管,常驻香港。他将同时加入瑞银资产管理全球管理团队及亚太区管理团队,向全球总裁Aleksandar Ivanovic及亚太区总裁康瑞博(Iqbal Khan)汇报。
履新后,吴家耀将负责推动瑞银亚太区资产管理业务战略执行,深化与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的协同效应,并拓展中国市场合资业务机遇。
公告显示,在新董事长到任前,安联基金总经理沈良将代任董事长职务。
沈良2021年1月加入安联投资,具有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拥有超20年金融业经验。他早期在普华永道、宏利金融及宏利人寿保险任职,之后在摩根士丹利亚洲担任亚太区首席行政官以及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此外还历任中宏人寿投资总监、融通国际资管副总裁、美世中国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美世投资管理(上海)总经理,以及世纪点金投资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
旗下产品业绩如何
数据显示,作为成立不足两年的新锐公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整体管理规模为6.85亿元,在201家公募机构中排名第177位,处于行业尾部。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模较2025年一季度末的7.48亿元环比下滑0.63亿元,降幅约8.42%。
从产品构成看,旗下权益类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A/C近6月业绩表现尚可,收益率约18%,单位净值均约1.42元。该产品基金经理为程彧,他也是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曾任毕马威华振助理审计经理,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投资经理,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安联寰通海外投资(上海)基金公司筹备组成员等职位。
固收类产品安联安裕债券A/C于今年3月25日成立,近3个月涨幅1.16%。
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为苏玉平,其固收投资履历丰富,曾任海通证券投行部项目经理、交通银行托管部内控监察及市场拓展部经理、中德安联保险投资部部门经理、国联安基金基金经理、华安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安联寰通海外投资(上海)固收投资部总经理等。
持仓方面,基金公司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先惠技术、茂莱光学、嵘泰股份、四创电子、太辰光等,合计占净值比仅约6.1%,组合分散度较高。
高管变动频繁
今年以来,公募行业高管变动频繁。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下午,年内公募高管变更已达253例,其中董事长变更55例,涉及32家基金公司,变动多集中在中小型机构。
高管变动一般会对基金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可能更多会在战略层面对基金公司经营造成影响。例如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变更可能会推动公司产品线或产品创新方向的调整,这样的变化可能有利于公司应对监管趋严、市场波动加剧以及行业整合加速的大环境变化,但是短期可能导致原有产品的投研团队动荡,甚至出现业绩波动。
张碧璇表示,基金公司正常的高管人员变动一般不会对公司的平稳运营产生太大影响,但如果变更过于频繁或并非出于主动优化治理结构的目的而出现的变更,则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公司运营状况和投研能力的不信任感提升,不利于公司品牌效应的建设。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