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观点)
在二次重组中,宝龙商业依然担任重要角色,其资产价值将直接影响宝龙地产的重组进程。
观点网 10月13日,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龙地产”)发布整体解决方案的重大进展公告。
公告指出,2025年10月10日,宝龙地产与特别小组成员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截至协议签署日,特别小组成员合计持有计划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的约31%。重组生效日期将不迟于2026年9月30日。
据披露,重组计划的代价将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包括质押或出售宝龙商业股份以筹集4000万美元现金、转让不超过宝龙商业32.4%的股份、发行强制可转换债券、新中期票据、新长期票据和新贷款等。
此外,宝龙地产还引入了激励机制:在2025年11月28日前加入的债权人将获得0.15%的现金同意费。
漫漫重组路
宝龙地产的重组时间战线拉得很长。早在2022年,宝龙地产便因未能偿还2129.4万美元票据本息而宣告境外债务违约。
2023年末的利息违约成为整体债务重组的导火索。彼时,宝龙地产宣布无法偿还2025年4月到期的1591.62万美元利息,由此走上了债务重组的漫漫长路。
初期,这条路走得相对顺利。在债权人的支持下,宝龙地产于2024年2月正式推出债务重组框架,方案内容包括现金偿付、强制可转换债券以及新票据等。
重组方案共设四种选项,其中选项一被分为两部分执行:
债权人申索总额的11/60部分将以4.5%的现金及95.5%的宝龙商业股票构成,股票折价价为每股12港元,并设四年分批解禁的禁售期。
其余49/60的申索部分,则以4.5%的现金及95.5%可兑换为宝龙地产股份的强制可转换债券发放。
同年10月,持有范围内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89%的参与债权人加入重组支持协议;12月,重组计划获法院正式批准,所有计划条件均已达成,计划生效日期也落实完毕。
然而,留给宝龙地产的考验还在后头。
2025年2月,宝龙地产向法院申请将重组截止日期从2月28日延长至5月31日,以争取更多时间完成剩余条件。但法院认为部分条件无法如期达成,驳回了申请,导致原重组计划失效。
重组失败后,宝龙地产的全资附属公司–宝龙维京即被提出清盘申请。该申请涉及到期未偿还的5亿美元优先票据,其中未偿金额约为1.99亿美元。
清盘聆讯此后两度延期,现暂拟定于2025年11月举行。
关键的宝龙商业
折戟沉沙后的宝龙地产重振旗鼓,着手于二次重组。
2025年4月,宝龙地产委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为独家财务顾问,重启与债权人的沟通,探讨新重组方案。半年后,二次重组协议达成。
细看二次重组协议,宝龙地产为债权人提供了五个选项。
选项1为质押或出售宝龙商业股份筹集的不超过4000万美元现金,相当于债权人申索额的12%。
选项2为宝龙地产持有的不超过宝龙商业32.4%的已发行股份,转股价为每股15港元,较首次重组计划提高3港元。
截至公布日期,宝龙地产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持有宝龙商业4.05亿股,约占宝龙商业已发行股份的63%。
选项3为不超过12亿美元的强制可转换债券,可兑换为宝龙地产股份,转换价为每股2.3港元。
选项4为相当于债权人申索额50%的新中期票据。选项5为不超过5亿美元的新长期票据及新贷款。
与首次重组协议相比,二次重组的现金比例降低,更多依赖宝龙商业的资产变现。同时,新中期票据和新长期票据分别从原来的5年和7.5年延长至5.5年和8年。
由此可见,在二次重组中,宝龙商业依然担任重要角色,其资产价值将直接影响宝龙地产的重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二次重组公告发布当日,宝龙商业股价涨超16%,收盘价为2.6港元。尽管与选项2中的每股15港元的转股价相比仍有400%以上溢价差距,但对债权人而言仍是一份相对稳定的收益。
翻看宝龙商业的2025半年报,整体资金表现较为稳健。
上半年,宝龙商业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减少2.4%;毛利4.05亿元,同比减少9.8%;股东应占利润1.83亿元,同比减少6.0%。
截至2025年6月末,宝龙商业的合同负债较去年底减少了9.5%,无或有负债;总资产为60.21亿元,流动资金充裕,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2.85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7%。
宝龙商业方面表示,宝龙地产的重组不会对其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在债务压力之外,宝龙地产的经营同样面临挑战。
最新数据显示,宝龙地产9月合约销售额和合约销售面积分别为5.24亿元和4.238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的6.14亿元和5.1925万平方米均有所下降。
2025年前三季度,宝龙地产累计合约销售总额54.31亿元,销售总面积47.101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的96.36亿元和90.5742万平方米均有所下滑。